快捷方式:发布信息| 收藏公司

最火爆款折叠万年历台灯 触控LED台灯 触摸台灯 护眼台灯2

产品/服务:
有效期至: 长期有效
最后更新: 2018-11-21 01:47
单价:
50.00元/ 个
最小起订量:
40 个
供货总量:
9950 个
立即代理

(发货期限: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)

诚信档案

  • 所在地区:广东
  •   
  • 收藏本公司 人气:789
    • 详细说明
    • 规格参数
    • 联系方式

    折叠式LED触控护眼台灯,小夜灯,贴片式LED护眼台灯,可订做按键

    功能:

    折叠LED阅读灯

    萬年歷顯示

    LCD显示年月日、星期、温度、湿度、时钟分钟

    闹铃及贪睡

    产品尺寸:18*4.5*2.9CM

    LED色温:5500K

    锂电池:3.7V/1100mAH

    电源适配器:USB 5V/500mA

    注:18顆LED燈珠,散發溫柔的燈光,不刺眼,具有保護眼睛的功能。讓你可以在安詳的燈光下活動,是居家的最佳品。


    传统台灯缺陷危害:

    缺陷一:辐射巨大

      传统台灯使用或者荧光灯做为光源,能够发射出紫外线,这些紫外线能够穿透灯管表面,辐射距离长达一米,能够对人的皮肤、眼睛和大脑造成直接的影响。

      而传统的护眼灯,通过高频电子镇流器来提高频闪达到所谓“护眼”的目的。不仅不能解决频闪的问题,同时,还因为高频电子镇流器的高频震动,发射出了比手机的电磁辐射强得多的电磁波辐射,直接对大脑神经造成重大损害。尤其是学生使用台灯时间长,头部紧挨着台灯,距离近,再加上学生身体发育未完全,抵抗力较弱,更容易受到高频电磁辐射的伤害——家长们,您愿意自己孩子长时间在50000赫兹的电磁辐射下学习吗?

      缺陷二:高频闪

      荧光灯在交流电的作用下,会产生一明一暗的变化,即我们通常说的频闪。普通荧光灯的频闪每秒钟大约50次,尽管肉眼不易察觉,但仍会感觉不舒服。当灯光每秒钟闪动频率越高,相对眼睛就会感觉越舒服。

      于是,厂家通过高频电子镇流器,把普通的频闪频率提高到3-5万次,这样人眼就感觉不到频闪。但是,感觉不到,不代表没有。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,人类感觉不到,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。而且,频闪越高,其镇流器工作时释放的电磁波辐射就越强。

      缺陷三:眩光

      通俗说来就是“刺眼”,不舒服。这是由于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,或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,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细部或目标的能力的视觉现象,统称为眩光。

      如果人眼接触到眩光,就会感到刺激和紧张,长时间在这种条件下工作,会产生厌烦、急躁不安和疲劳。

      而普通的学生,一般在台灯下的时间在1.5小时左右,有的学生甚至达到2-3小时以上。这么长时间在眩光的影响下学习,会导致学生犯困、学习效率低下。

      缺陷四:噪音

      一般情况下,家长们知道荧光灯管的电子镇流器会发出噪音。殊不知,传统台灯也存在着噪音。传统台灯由于工艺和光源的原因,通常都会发出大于35分贝的噪音,这些噪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尤其明显。而大于35分贝的噪音,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,致使学习力不集中,学习效率低。

      缺陷五:偏色

      光源对物体颜色呈现的程度称为显色性,也就是颜色的逼真的程度,显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的表现较好,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也就较接近自然颜色,显色性低的光源对颜色的表现较差,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偏差也较大。

      一般以显色指数为表征显色性。标准颜色在标准光源的辐射下,显色指数定为100Ra。当色标被试验光源照射时,颜色在视觉上的失真程度,就是这种光源的显色指数。显色指数越大,则失真越少,反之,失真越大,显色指数就越小。

      实验表明,最佳自然光的显色指数大于82Ra,而传统台灯的显色指数一般为70Ra。这导致的结果就是,人眼看到的物体,其颜色有很大偏差,已经失真。长期以往,人的视力将会变差。

      因此,父母在给孩子们选择台灯的时候,一定要选择那种无频闪、无眩光、防辐射、显色性好的台灯,切切实实保障孩子们的眼睛健康。采用LED光源的LED护眼灯和LED台灯,具有以下优点:无频闪;杜绝电磁辐射;还原真实颜色,避免视觉疲劳;并且不释放紫外线、红外线、保护皮肤,严防干眼症,保护眼睛

    产品大量现货有按键和触摸两种,产品有粉色和白色,100个以上可以丝印LOGO

    "};

    您可以通过以下类目找到类似信息:

     

    免责声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。亚太家居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    友情提醒:为规避购买风险,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!